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卫生保健事业的需要,对中药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做好保护和管理工作,使中药资源永续利用,已经成为必须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药资源保护是指保护药用植(动)物资源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以保证中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存药用植(动)物的物种遗传多样性。中药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目的在于保护中药资源稀有和濒危的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种,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物种的种质保存,变野生物种为家种、家养,扩大药用资源,提高中药资源的生产能力和内在质量,以保证药用需要。

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致使有些药用种类过度采收, 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种类出现衰退甚至濒临灭绝;有些种类的优良种质正面临消失和解体。药用动物如黑熊、马鹿。林麝、大(小)灵猫。中国林蛙、蛤蚧、大鲵、玳瑁等40个种类的资源显著减少,已影响了近30种动物药材的市场供应;药用植物如甘草、光果甘草、羌活、单叶蔓荆、黄皮树、银柴胡、肉苁蓉、三叶半夏、新疆阿魏和紫草等100多种资源量普遍下降,影响60多个药材品种的医疗用药。黑长臂猿、原麝、海南坡鹿等近20种动物和长叶榧、见血封喉、峨眉野连、八角莲、凹叶厚朴、杜仲、小勾儿茶、野山参、黑节草等30多种植物,因野生资源稀少,以致无法提供商品或只能提供少量商品;高鼻羚羊(又称赛加羚羊)、印度犀、野马和厦门文昌鱼等4种野生动物资源几近绝迹。

据甘肃省祁连山马麝资源调查,80年代祁连山马麝蕴藏量比70年代下降了68.4%。中国现有野麝资源约200多万头,与50年代中期相比,下降了1/3以上。据统计,目前中国仅存野生华南虎一二十只,野生东北虎仅10只左右,其它亚种几近绝迹。

植物药以甘草、锁阳为例。甘草原分布于中国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广大地区。历史上曾记载山西、山东也出产甘草。由于大量采挖,目前,山西、山东两个产地早已不能提供商品,陕西、甘肃的甘草分布零星,东北的野生 优质“棒草”也已不多见了,由于过度利用,已经发生产区转移的严重局面。全国甘草主产地由东向西转移,主产地内蒙古的甘草分布从东向西收缩,新疆成为甘草的主要调出地区。

历史上陕西榆林、内蒙古伊克昭盟以及甘肃的部分地区曾是锁阳的产区,目前锁阳的年收购量很少,尤其是陕西已多年无产。

不少药材产区,不注重地道药材优良种质或野生种质资源的维持和保护,使地道药材质量下降,野生种质资源减少。例如,川芎、当归为中国著名的栽培药材,发展历史久远,现在野生资源已难以见到,众所周知,地道药材对环境要求比较严格,生产区域局限,虽然质量好,但成本高、产量低。生产条件相似的非地道药材产区,开展大面积引种栽培,药材质量较次,但以产量高、价格低等优势,逐步占领市场,使某些地道药材的发展受到影响,个别产区连种子都难以保留,如:地道产品中的川郁金和温郁金、宣木瓜和淳木瓜等种植面积逐年缩小;河南封丘红花、福建建瓯泽泻由于单产太低,经济效益明显低于产区其他农副产品,药农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显著缩少。有些药材因栽培品种混杂,质量开始下降。也有的品种更新缓慢,种质特性发生变化。这些不仅影响了地道药材的生产,长期下去势必造成优良种质的流失。

药用矿物资源在一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如龙骨、自然金、辰砂等都曾出现滥采乱挖的现象。

造成中药资源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人为影响,也有药用物种自身原因。在中药资源的开发中,没有认真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对用途广泛、经济价值大的药材往往采取“杀鸡取卵”的方式,无节制地采猎和过度利用。例如,1987一1988年,宁夏同心、甘肃庆阳等地区,大批群众采挖甘草,号称“甘草大战”,所到之处,大小不留,全部挖尽。这不仅严重地破坏了甘草资源,而且也促使了草场的沙化,影响了当地畜牧业发展。中国林蛙、冬虫夏草、鹿、大(小)灵猫、杜仲、黄柏和厚朴等品种也存在类似问题。由于有些药材收购价格不尽合理,导致了药材收购大起大落,从而危及中药资源。如酸枣仁,80年代初期,由于市场变化,酸枣仁由畅销转为滞销,影响了主产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许多经营多年的酸枣林被成片砍掉,野生酸枣树也被大量砍伐当做柴草烧掉或做他用。枳壳、栀子、枸杞子、白芍、当归、地黄、茯苓、山药等大宗品种的生产收购也都出现过大的起伏,产区药农毁药种粮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在多数产区曾不同程度地发生,不仅造成部分药材的积压和浪费,给经营单位带来巨大损失,而且还严重地破坏了药用资源,打击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森林、草场的利用不尽合理,药用动、植物的适生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从而危及药用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中国陆地药用动物大部分栖息在森林、草原和植被完整、植物种类丰富的地区。植物不仅可以为动物提供安全、舒适的适生场所,而且是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但是,由于近些年大面积开荒种粮、伐木毁林和无节制地占用土地,天然森林和草场面积逐年减少,仅1956-1979年,中国森林覆盖率由25.7%下降到11.9%。建国初期,中国林蛙分布区的森林覆盖率为79.8%。1980年降为65.2%, 1987年又降到58%,林蛙分布区内广泛使用化学除草剂、杀虫剂、化学肥料等,以及山区、半山区的工厂、矿山长期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使林蛙的生存环境变得十分恶劣,蝌蚪难以成活,繁殖受阻,活动空间变小。目前,有60一70%的适生区域,林蛙分布密度剧烈下降,有的地区甚至很难找见。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不仅影响到药用动物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使药用植物本身失去了正常生存和依托,如荆三棱,为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在水塘沼泽或沟渠浅水中,50年代中期主产区江苏江浦县有6000余亩荒滩生长荆三棱,预测蕴藏量不低于10万公斤,所产商品在国内外颇有声誉。由于大面积垦荒造田,兴修水利,将浅滩改造成良田,使荆三棱失去了生息之地,目前资源已近濒危状态。在生物群落里,动物、植物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当一个物种(尤其是植物建群种)遭到破坏后,该群落的稳定性就被打破了,某些药用动物、植物就会因此而消失。据新疆、内蒙古两个自治区调查,肉苁蓉寄生琐琐、红柳和锁阳寄生白刺属植物被大量砍伐作柴烧,不仅导致了部分地区沙化,而且也造成了肉苁蓉和锁阳减产。水蛭、半夏、菟丝子等药用动植物以农作物为伴生植物,土鳖虫以城市垃圾为栖息场所,随着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农田的精耕细作、强化管理等,使这类资源生长栖息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资源量大为减少。

除上述原因外,全球性气候变化、大型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对中药资源都具有相当大的破坏作用。

此外,部分中药资源所固有的、潜在的脆弱性,也是资源减少的原因之一。如蛤蚧分布地区狭窄、繁殖能力低;银杏雌雄异株,繁殖率低;冬虫夏草必须在海拔3500米以上、具有虫草蝙蝠蛾和冬虫夏草菌的高山雪岭生长。这类品种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时,就限制了自身大量繁殖发展,很容易出现资源减少。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Tags:中药资源
alert icon
声明:
本站内容除特别署名外均整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站内信息不一定准确、全面或最新。网站内容不应成为诊断或治疗疾病的最终依据。我爱中药网提醒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Ad Here!

ad

发展中医药是历史的选择

By:admin

什么是八纲辨证

By:admin

中医基础:气

By:admin

《黄帝内经》

By:admin

中医学之“阴阳”

By:admin